2. 家系选育
目前,在鳙的种质和遗传选育中,由于其具有个体较大、生长周期长等特征,采用传统的家系选育方法通常需占据较大空间,管理强度和人力物力相对较大。因此,育种学家尝试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来开展亲子鉴定,建立选育的系谱关系,如微卫星标记、mtDNA序列和SNP等。基于这些分子标记对鳙的群体遗传变异、亲子鉴定、遗传连锁图谱和QTL定位信息等进行了研究,为其种质改良和育种设计提供了更多数据参考和辅助手段。
笔者团队基于亲子鉴定的系谱关系对鳙各繁殖组内家系间生长性状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个繁殖组内家系间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部分家系间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分析鳙具有实施家系选育的潜力。传统的家系选育方法通常需占据较大养殖空间,且管理强度和人力物力相对较大。因此,必须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来开展亲子鉴定建立系谱关系,如SSR和SNP标记等。
3.雌核发育选育
雌核发育技术在快速建立纯系、性别控制和单性群体利用、确定性别遗传机制、功能基因定位和提高选种效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研究显示鳙雌核发育的纯化效果比许多经济鱼类为高,因此,雌核发育选育对性成熟周期较长的鳙等“四大家鱼”鱼类来说,在遗传育种工作中的意义更大。
4.多倍体选育
多倍体育种方法简单,技术可行,易于操作,多倍体的鱼类对改善品质、加快生长速度、延长寿命、提高产量、控制过度繁殖、保持物种多样性、培育新品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于水产养殖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多倍体育种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多倍体的繁殖调控机制复杂,三倍体不育具一定相对性;人工诱导多倍体产生的时间和刺激强度难以掌握;四倍体的诱导方法需不断改进完善等;制约了鱼类该技术在生产上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多倍体育种应与性控、选育等技术结合,深入解析多倍体形成的相关机制,进而培育出稳定的高品质新品种。
5.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近年来,学者们以鳙为研究对象,通过候选基因或分子标记手段对亲本选择、图谱构建及生长体型等性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了鱼类头部尺寸/形状性状的遗传结构,并有助于确定候选基因,以便在未来培育更大头部的鳙品种。
6.鳙新品种
我国第一个鳙新品种“中科佳鳙1号”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历时29年培育而成。该品种与未经选育的鳙相比,“在18月龄体重平均提高14.5%、头部增大5.5%。
“中科佳鳙1号”品种培育技术路线示意图
2023年,笔者单位作为鳙育种技术依托单位,与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等单位联合申报了国家水产新品种鳙“上高鳙1号”,该品种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培育而成,具有生长速度快、头大等特点,推广前景良好。
原创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鳙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 董在杰 朱文彬
本期编辑:陈倩(微信号xizi-cq,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更多新闻
★水产养殖调水用品产业规范发展协作机制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
★水产业大有可为!国家发改委:增加水产品供给,拓宽食物来源渠道
★渔博士连锁,寻找90后店长合作!
★以案释法丨水产养殖用投入品逃避兽药监管被罚过百万
重要提醒:近期有作者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假冒科学养鱼投稿网站,投稿后不仅没有下文,更有的被骗取版面费等,本刊投稿网址为:kxyy.fish.cn,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敬请选择正确网站投稿!
公 告
科学养鱼致力于普及养殖技术与养殖信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助力,与笔者联系(请注明地区+姓名+关注品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