耮亦稱「耱」,形制與作用都與耙差不多,不過是用籐條之類取代了耙上的鐵齒而已。它用於耕之後,和耙一樣具有碎土功效,不過,耮則有平整地面的作用,為播種作準備。無論是碎土、平整地面,還是覆土,這工具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防旱,為農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條件。
耖是南方水田耕作使用的一種專門農具,它的作用和北方的耮差不多,即在破碎土塊的同時,還具有平整田面的作用。但由於是在水田使用,形制與耮相差較大,耙、耮都是平放着使用,而耖則是豎着使用,下部有列齒,上部則有橫把,耖田時扶橫把操作。
耬是一種畜力播種工具,耬車是漢武帝時趙過發明。耬車的三個耬腳可以一次性開出三條溝,同時完成的還有播種和覆土等項作業,因此大大提高了效率。耬車除了改進為耬鋤之外,還經過改進用來施肥,而成為下糞耬種。
秧馬是宋代出現的專門為水稻移栽而設計製造出來的農具。但在流傳過程中,它的功用似乎被人誤解,以致在很長的時間裡,有人認為它是一種插秧農具,甚至認為它是一種運秧農具。
鋤就是除草的農具。清除雜草,改善土壤環境,可以幫助作物更好地生長。鋤是一種古老的農具。原始農業中就有石鋤、木鋤、骨蚌鋤、鹿角鋤,商和西周出現了一種青銅鋤鎛,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鋤,並沿用至今。
水車是一種灌溉工具。水車有兩種,一種名翻車,另一種水車名筒車。筒車是利用水流推動轉輪來提水灌溉的裝置。唐代還發明了另一種灌溉工具立井水車。這種以木桶相連的水車是用來提取井水,故又稱為井車。